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改革简报(第十二期)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9-08-29 17:36   【字体: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省系统及所属再生资源企业把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同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探索出了邵东“一村一站一员,网融合”、娄底“双线运行”以及桃江“三级分拣”模式,实现了行业和企业的再振兴,其经验做法具有在全省系统进行推介的价值。

守初心抓机遇 担使命再出发

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助力

“供销湘军”全面崛起

8月9日,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推进垃圾分类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在邵东召开。省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曾震亚在会上强调,全省系统要携起手来守初心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担使命重整行装奋力前行,将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办实做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邵阳市副市长李华和致辞,省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利凯主持会议。

曾震亚指出,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省社积极主动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就是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的生动实践。省社选择在邵东县召开这次现场推进会,主要是因为邵东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认真总结邵东县的经验做法,对于推动新形势下全省系统垃圾分类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震亚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供销合作社“四大网络”最有可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先崛起,因为“国家队”在关键时刻用得上、抓得住,以解决农村市场失灵的问题。全省系统必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发挥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展现为农服务“国家队”的风采。要抢抓机遇,创新行业发展理念,以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突破口,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方式,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逐步推动全省系统再生资源企业从“废品买卖型”向“环境服务型”转型升级,实现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良性发展。

曾震亚指出,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一是要发挥优势,树立做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信心。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培育了一批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二是要示范引领,坚定做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决心。在供销改革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全省系统已经形成了邵阳市、娄底市、邵东县、桃江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三是要总结经验,保持做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恒心。垃圾分类不是易事,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坚如磐石的恒心和毅力,坚持久久为功不懈怠。

曾震亚要求,要抢抓历史机遇,创新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一是要对标对表,把准政策。全省系统要把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同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实现行业和产业的再振兴。二是要抓住重点,上下贯通。要加快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争取全国总社的支持,加强省社统筹,发挥市社作用,构建以县、乡、村三级为重点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加快构建支撑力强的服务体系,加快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快构建大数据支撑的信息体系,提高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三是要注重方法,形成合力。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统筹落地;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各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扩大联合合作,按照开放合作、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吸引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四是要强化宣传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曾震亚强调,要加快供销改革,推动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振兴。当前,各市州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湘供改组〔2019〕2号文件和6月28日全省全面加快推进供销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整市州推进供销改革,而不是部分市县区推进。二是必须市州党政或供销改革领导小组主导推进,而不是供销合作社层面推进。三是必须在8月完成三项硬任务,即召开一个市州供销改革领导小组会、召开一个全市州动员大会、制定一个全市州全面加快整体推进供销改革的实施方案。四是必须严格按照省里制定的时间表推动工作。五是必须抓住湘供改组〔2019〕2号文件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契机,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建设好乡村两级供销(基层)社。

邵东:推进“一村一站一员”建设

打造垃圾分类回收网融合”邵东模式

邵东县把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项工作结合起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出台了《邵东县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加强农业、供销、城管、环卫等部门合作,打造了供销惠民服务网络、垃圾清运处理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三网融合”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县累计回收各类废旧物资7382吨,节省垃圾转运费183.7万元,往县城转运垃圾减量30%以上,减轻了县城垃圾填埋场的负担,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改善了城乡居住环境。

一、突出“一村一站”建设,构建全覆盖的垃圾回收网络平台。一村一站建设。2018年以来,由同创再生资源公司牵头,政府负责土地、场地部分,公司负责地上设施部分,充分整合原有的村级服务社、乡镇惠民服务中心、老村部、集体闲置资产,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成村级回收站350个,其中标准化规模回收站35个。一乡镇一总站建设。县财政每个乡镇补贴3万元建设1个回收总站,汇集乡镇所辖村站的垃圾收集和转运,并配备简易压缩机械一台,财政按机械采购发票金额的50%予以奖补,奖补最高限额为1万元,满足再生资源回收后的压缩、整理、拆解、打包、临时储存和初级加工等要求。县城中心建设。按照垃圾处置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原则,创建一个“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二网融合——废弃物有序回收——专业分拣处理——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再生原料或再生产品——再流通”的闭合循环摸式,建设邵东县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中心。

二、突出”利用,构建全覆盖的垃圾回收队伍体系。培训“两员”建回收队伍。县原有农村环境整治村级保洁员和城镇垃圾清扫员两支队伍,同创再生资源利用公司通过专业培训、以会代训、实际操演练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专业培训,共培训保洁员、清扫员1689人次,组建“二员合一”新型环境服务专业队伍320余人,既保证了回收力量,又降低了回收成本。整合“”建服务体系。对服务网(供销合作社惠民服务体系)、回收网(同创公司建立的垃圾回收站点)、保洁网(农业农村局在村设立的清扫保洁网点及环卫局在县城的清扫保洁网点)进行全面整合,并网为一网,为居民提供垃圾回收、环境整治等多种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节约了公共资源。

三、突出“三重激励”措施,构建全覆盖的垃圾回收运行模式。垃圾能变钱促进农户初分类。同创公司在对高值可回收垃圾制定了收购价目表,又对废旧电池、塑料地膜、农药瓶等4大类20小类低值可再生资源和有毒有害垃圾确定收购价格,实行有偿收购,原来的废物有了收益,调动了农户垃圾分类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农户家门口设置分类垃圾桶,村民按照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三分法”进行简单的源头分类,确保有毒有害垃圾不经处理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去年以来,垃圾变卖为农户增收645万元。待遇能增加促进保洁员细分类。保洁员按照同创公司的垃圾收购目录,上门对干垃圾、低值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回收,并对可再生利用垃圾进行细化分类并打包。同创公司对保洁员回收的高值垃圾加价20%回收、低值和有毒有害垃圾加价50%回收,促使保洁员及时对农户的垃圾进行回收转运。据统计,保洁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左右,其中流泽镇两兴村保洁员仅半年时间就增加收入3万元。效益能增加促进公司精分类。在保洁员细分的基础上,由同创公司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提升经营效益。比如塑料垃圾有几十个品种,混合出售价值较低,通过精细分类,最高每吨可达到2万多元。公司在经过分割、粉碎、打包、压块等初加工后运送至专业工厂进行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垃圾最终由同创公司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置。县财政对同创公司处置有毒有害垃圾的收购成本、运输成本、处置成本、合理运营成本实行全额补贴,对其他的可再生利用垃圾按照70元/吨的标准补贴。截止目前,财政已补贴122万元。

娄底:“双线运行”构建农村生活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新体系

娄底市委、市政府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作为推进供销改革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确保了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双线运行”独特优势,着力建设两个体系,构建一个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新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一、联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监管体系。市社会同娄底市整建办出台《娄底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目录及资金补贴指导标准》,建立补贴机制。开通“娄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社搭建全市统一的“娄底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和监管平台”,运用系统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监管方式,掌握垃圾回收实时动态数据,特别是对于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和处理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政府补贴发放机制健全。强化对县级供销合作社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专项考核。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组织政府采购招标确定服务企业。

二、建设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建设、改造标准化固定或流动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高值可回收物实行市场运作模式自主经营,支持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控股社有企业承担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储运服务。在实施进程中,市、县供销合作社加大对服务企业的参控股力度,结合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贯通市、县、乡、村四个层级。市社成立了城乡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拟建设市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市、供销合作社有企业共同建设县级集散中心、联结乡、村分拣中心,建立上下贯通的经营服务体系。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领导重视。娄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督促垃圾分类处理工作,2018年12月14日娄底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娄底市农村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暂行办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被列入“娄底市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市社申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长效机制研究”课题,被娄底社科联确定为2019年娄底市重点课题立项。2019年7月纳入娄底市发改委“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二是部门支持。娄底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农村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牵头组织实施。市、县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农业农村局(整建办)、供销合作社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三是资金保障。娄底市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列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采购清单,统筹整合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奖代投,以保障市供销合作社、市整建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桃江: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

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桃江县委、县政府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为先手棋和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工作进展在全市位居前列。桃江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县为农服务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经营的传统优势,积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力助推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一、依托社有基础,构建分类回收体系。一是搭建站点构架。由乡镇免费提供场地,并负责完善水电、排水、排污、周边绿化、通道硬化等配套设施,县社以县再生资源公司下属网点经营户为重点,遴选了15名责任心强、身体状况好、有从业意愿的经营户,担任镇级分拣中心负责人,并对场地所处位置、面积、功能区分、垃圾分类摆放要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验收把关。二是明确建设标准。选择基础较好的3个乡镇分拣中心,开展示范性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县各级站点建设。制定乡镇分拣中心建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规章制度、废旧物资回收目录及价格、统一印刷购销台账,开展标准化建设。三是强化队伍建设。针对乡镇分拣中心和村级分拣站的业务重点,突出“村组分拣、乡镇分类”的要求,选编了不同的培训资料,组织全县15个乡镇人居办主任、分拣中心负责人进行了两轮集中培训,以乡镇为主组织,供销合作社安排专业人员巡回授课,对8个乡镇的保洁员队伍集中学习和培训。

二、发挥亲农属性,推广三级分拣模式。一是“池退桶进”引导农户初级分类。拆除全县所有临时垃圾收集池,为每户农户免费配备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引导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回收进行初分,并根据农户居住集中程度,引导群众合理设置易腐垃圾沤制池,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三条线”:不可回收垃圾统一实施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处理,易腐垃圾由农户自行沤制处理,实现了垃圾“源头减量”。二是“专职保洁”规范处置二次分类。严格选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有专职工作时间人员担任村级保洁员,加强设施设备配备,实行“一人一车一箱一点一片”(即每名保洁员配置1辆电动三轮摩托车、1个勾臂式垃圾箱、1个垃圾分拣点,负责1片保洁区域),保洁员统一上门到农户家进行垃圾回收,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到村级分拣点进行二次细分,初步实现“科学分类”。三是“市场运作”镇级中心三次细分。乡镇分拣中心不定期到村级分拣点回收垃圾再次细分,按照已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目录》7大类38小类的分类要求,实现“可处理分类”,对高价值的垃圾如废铁、废纸等由分拣中心自行商业化处理,对低价值和有毒有害的垃圾处理由县级统一予以补贴。通过实行“三级分拣”,全县日产需填埋垃圾预计至少可减少30%以上,可回收垃圾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大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

三、完善制度机制,实现长效常态管理。一是保洁员专职化。在严格选聘标准的同时,为有效避免过去保洁员 “看钱办事”的现象,提高了保洁员队伍的稳定性,积极采取措施大幅提高了保洁员待遇。目前,桃江县所有保洁员基本可保证月工资在1700元左右,分三部分构成:即保底工资每月1000元左右,绩效工资每月500元左右,可回收垃圾收入200元左右,而且镇村还为保洁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二是村规民约制度化。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不断完善健全村规民约,把好的模式以合理合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公序化、常效化,形成习惯。比如,当前很多行政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式,制定了垃圾分类减量的村规民约,每家每户每年收取一定的卫生费,主要用于村内奖励评比、保洁补贴、物资发放等,收取费用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三是工作考核常态化。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要求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参加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培训班,建立工作联系卡、工作微信群等,每月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严格保洁员考核,重点从公共区域的保洁水平、上门回收垃圾情况、勾臂式垃圾箱管理、季度可回收垃圾总量四个方面设定指标,确保保洁员愿做事、能做好事。在此基础上,供销合作社还联合各乡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党建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调度。严格落实“一月一督查一考核一排名”,奖优罚劣,时刻念好镇村的“紧箍咒”,有效确保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改革简报(第十二期)

1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