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湖南长沙“六轮”驱动产业化发展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0-01-26 00:00   【字体:

      近年来,湖南长沙市委、市政府通过“六轮驱动”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8%,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政策推动。2009年,长沙出台《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作为根本举措,把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投资驱动。按照全市计划,2009年长沙实施2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和30个投资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这些项目竣工,可新增生产能力近200亿元。在抓先进农机装备推广方面,长沙市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近7000万元,对1万多台套农机具给予了购置补贴,特别是对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倾斜支持,有效促进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解决了部分龙头企业机械化配套的难题。

  基地带动。2009年,长沙市有一定规模的种粮专业合作社2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300户;4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77家,承包面积近14万亩。长沙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落实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6万亩,落实设施栽培面积4200亩。全市规模养猪专业户23414户,年出栏1000头、5000头和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分别达到490户、61户和28户,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比重达50.61%。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1030亩,初步建成了乔口渔场、开天新农业、金城水乡等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农业带动了产业较快发展。

  特色拉动。长沙致力于建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先后打造出“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优质水产走廊”和“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优质水稻走廊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顺利推进,回龙铺、双江口、格塘、新康、果园、路口6个万亩示范总面积达6.64万亩,通过集中实行良种推广、轻简栽培、水肥管理、病虫防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均亩产提高25-50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涉及长望浏宁20个乡镇,花木面积达30万亩,产值逾30亿;花木产业带的打造,加速了这一优势产业的扩张,初步形成了几大花卉专业市场,350多个花卉企业,10万花农,花卉品种200多个。百里水产走廊产业带布局在长沙北部湘江沿岸平原湖区,沿线百公里形成河蟹养殖、鳜鱼养殖、河蚌育珠、休闲渔业等六大特种水产养殖功能区,依托240万消费人口的长沙大市场,实现年产值10亿元。“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也打造出了一大批“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和“专业协会带动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市场联动。长沙市加快各级农产品市场开拓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联合激活农产品市场。粮食系统提出“构建大粮食、大市场、大产业、大流通体系”的发展思路,站在全国物流节点打造长沙粮食集团;2009年6月,号称“国内第一家、亚洲第二家”的生猪中远期网上交易市场———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在“生猪之乡”的宁乡县开业;2009年第四届食博会以特色食品展览与文化娱乐活动为主,使专业展会与百姓生活紧密融合,强化了展会的消费功能,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服务助动。进一步完善种养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循环基地,加大对群众的农技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其技术带动作用,对种养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服务,实施“良种工程”;聘请湖南农大、省农科院(所)专家为技术顾问,大力推进专家聘用机制;在马王堆、红星等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投放设备和建立农产品监测站,全市已有105个乡镇站通过县级标准站验收,占到全市乡镇站的87.5%,全面为客商提供便捷的服务。

                                                                                         (长沙市社办公室供稿)

湖南长沙“六轮”驱动产业化发展

827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