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创新服务方式 密切利益联结——双峰县青树坪镇供销社服务“三农”纪实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20-05-13 15:49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双峰县青树坪镇供销社抢抓全县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发展机遇,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按照“双线运行”的要求完善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有效地将农民、土地、农业组织起来,较好地破解了“谁种地”、“地怎么种”、“供销社怎样助力农民增收”等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供销社联合社会力量加强“三农”服务,持续为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一、党委政府主导改革,完善“双线运行”机制
青树坪镇现有行政村35个,总人口7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6.48万亩,是全县典型的农业生产大镇。近年来,青树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把夯实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健全经营服务网络作为全镇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较好地实现了农业产业兴旺,农民持续增收。在行业指导方面,镇级层面成立了以书记为顾问,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供销社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镇供销社主任,相关农技农机服务人员为干事;在全镇35个村均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供销社主任,其他常任干部为干事,明确了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级党组织承担的供销社行业指导职责,用行政的手段强化了对基层供销社工作的指导。在经营服务方面,镇供销社是全镇农业生产服务的龙头和“工作总站”,通过建立惠农服务中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土地流转、农资配送、农技农机推广、农产品包装销售等服务;村级则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组建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等,使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在这种上下贯通的“合作”化的经营服务中,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入到现代农业体系中,降低了风险和成本,收益有保障;市场主体自主组织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发挥了市场经营的灵活性,调动了积极性;供销社通过各种惠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建立和完善生产、销售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政府的调控作用的到位。
二、密切农民利益联结,创新生产服务方式
青树坪镇供销社在积极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全镇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密切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创新机制抓经营,强服务,牵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农资销售公司、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等服务机构,将农民、土地、农业有机地组合起来,较好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一)建立和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近几年来,青树坪镇抢抓农业改革机遇,有效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全镇先后扶持了8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8家种粮大户,在全镇35个村都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作用,镇供销社牵头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自愿的前提下将这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联合社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均将财务委托镇供销社管理,通过加强合作,围绕淮山、优质稻谷、米粉产业等地方优势产业开展了系列化服务,镇供销社加强指导和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搭建服务平台,畅通农资销售渠道。由镇供销社联合社会资本组建农资销售公司,在镇农贸市场建立经营网点和淡储仓库,对全镇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粮大户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实行统一订购、统一配送、集中结算,以此辐射带动对其他农户的农资供应;同时还配套免费的农技指导和农机服务等。镇级农资经营网点和淡储仓库面积达220多平方米,今年春季共销售农资400多万元,这样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有效杜绝了假冒农资的泛滥。
(三)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有效遏制土地抛荒。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2014年,该镇供销社就牵头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流转中心指导各村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统一交中心管理,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再从中心流转土地。为保障农户和市场主体的利益,流转中心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流转土地时,市场主体除了按合同承担土地租金外,还要缴纳一定的信用保证金;土地租金由中心统一发放到村,再由村到农户,农户与市场主体不直接发生关系;农业补贴按实到位,真正实现了“谁种田,谁受补贴”。这样,不仅农户的租金有了保障,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市场主体又能很方便地从中心直接拿到成片土地,签订合同后就能放心投入生产,矛盾都由中心和各村协调解决,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到2019年底止,青树坪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321亩,覆盖了全镇35个村,惠及7950余农户,其中5个行政村实现了整村流转,25个村集中成片流转200亩以上。这样,农户土地流转通过先“入库”后“入市”,极大地促进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化生产,从根本上遏制了土地抛荒现象。
(四)加强品牌包装,促进农产品销售。现在农村富裕的出路在于产业兴旺,而农产品的销售往往是产业兴旺的瓶颈。青树坪镇供销社是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包装,有效抢占销售市场逐步破解这一难题的。具体由镇供销社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为全镇种粮大户、农业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强品牌包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指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全镇建立了18个种植基地,淮山、油茶、黄栀花、萝卜等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区域品牌;二是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全镇正在申报青树坪淮山、青树坪米粉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为以后产业壮大开足了马力;三是对全镇农民手中销售困难的特色农产品由镇供销社统一收购,在镇农贸市场设立特色农产品专柜,注册产品商标,完善产品包装,畅通电商销售渠道,加强产品宣传推介。2019年通过公司销售淮山、萝卜等特色农产品达40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三、多方整合政策,确保持续发展
青树坪镇利用供销社为农服务平台,多方整合政策,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实现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一是镇供销社下设的35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了产业扶贫任务,发展贫困农民入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都实现了如期脱贫;二是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项目支持,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机耕道,实施低产田改造工程等,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等;三是提供优惠条件,支持本地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订单农业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助力产业持续发展;四是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按照“一村一品”等科学产业布局,形成集聚优势,投入200多万元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
长风破浪正当时。青树坪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破解了产业发展难题,书写了供销社有效联合社会资本,创新为三农服务的华丽篇章。“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下阶段,青树坪镇供销社将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争取早日建设成为该镇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双峰县供销社杨及南、朱玉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