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株洲】攸县务实创新抓改革 找准定位谋发展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8-12-07 00:00   【字体:

供销合作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供销综合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国家总社、省社、市社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务实进取,逐步实现了农村供销合作基层组织从“消失”到“重生”,为农服务从“单一”到“综合”,自我发展从“没落”到“示范”的良性蜕变,真正成为了为农服务的“国家队”。

一、领会精神定好位

(一)坚持一个改革宗旨。认真研学中发〔2015〕11号和湘发〔20163号文件,吃透改革精神,紧密联系实际,牢牢把握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为农、务农、姓农的基本宗旨,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在改革过程中,立足于找准服务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结点,着力于巩固为农服务阵地,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拓展为农服务功能确保改革方向正、目标明、式新。

(二)紧扣两大工作侧重。第一个重点是突出做好农业生产的“供”,围绕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土地托管等工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升级,努力解决“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的问题。第二个重点是突出做好农业产品的“销”,着力于推进农村电商、物流等经营服务,打通从田间地头到需求终端的“肠梗阻”,努力解决农产品的销难卖难。同时,注重一并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提升供销社的综合服务功能

抓好三类联结模式。按照联合合作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第一类是抓好社、企联结通过项目合作、股权投入等方式,以利益为联结、以共赢为目的,增强社企自身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第二类是社、村联结支持村支两委领办惠民服务社,共建共享,在富民强村、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三类是社、户联结推行“服务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推进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生产经营。

二、健全组织搭好台

(一)健全联社治理机制。按照社企分开、双线运行的思路,一方面,我县已将县联社正式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共17个参公编制机关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发。将原基层供销社的改制剩余资产统一过户到县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供销社综合改革。另一方面,批准县联社下辖4家社有企业。即:攸县供销惠农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惠农公司,全资公司)、攸县大农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大农和公司,占股35%)、株洲供销云商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云商公司,占股36%)和攸县惠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惠民公司,占股66%)。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健全了县联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明晰了相关职能职责。经县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批准备案,县联社理事会成员分别到社有企业兼职但不兼履行对社有资产资金等进行管理和监督职责

(二)打造社企服务平台一是土地托管平台。我县设立了攸县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建立了6个镇级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和3个村级土地托管服务站。重点对大农和公司投资210万,组建龙头社企,为农业企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全过程服务或部分生产环节服务。二是农村电商平台。惠农公司整合社会资源,牵头成立云商公司,申请注册了“e品攸州”农产品电商品牌,并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平台进行了对接,在淘宝网及总社平台上开设了“攸州供销云商”店铺。与此同时,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先后建设了4个镇级特色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三是惠农综合平台根据区域位置、经营规模、合作对象等条件,择优选点布局,以股权强化合作,整合流通经营实体,不断扩大建立基层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社),目前全县已达71家。基层社业务由单一的日用品购销业务向农资供应、种子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农副产品收购、便民服务等综合性业务发展。四是仓储物流平台。利用项目资金将供销社原有的一些资产进行改造,并租赁了农村的一些闲置场所,新建新设了一批农资、农产品仓库。与此同时,与邮政公司“邮乐购”平台、星都物流公司联盟,加强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联合合作,改善了农资、农产品流通需求的一些基础条件。

三、加强管理服好务

(一)加强行业指导。根据职能定位和工作需要,县供销社在改革过程中突出政策宣传、业务管理、不断规范社企行为。如在土地托管中,制定了从托管申请—合同签订—托管生产—托管结算—资料整理等各环节规范操作的蓝本,尽可能避免托管过程中发生矛盾纠纷,实现平安托管、有序托管。在打造“e品攸州”电商品牌方面,与纳入了电商生产基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对基层服务社管理方面,规范门面设置,统一相关服务设施,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考核管理,奖优罚劣,防止“好经被念歪”。

(二)加强资产(金)监管。县供销社管理的社有资产(金)包括改制后保留下来的资产、供销社原有的社会股金、综合改革时期上级和本级拨的项目资金等。为确保资产不流失,投资有效益,我们注重发挥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共同作用,注重决策规范和监督管理。按照联合合作和持续发展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准入资质和从业经验规定了明确要求。将资产资金使用主要用于基层组织建设、涉农企业培育和产业项目发展,要求接受投入的社企有规范的章程和制度。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定期召开会议,公开收入和支出情况,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全程跟踪。从前期的实践情况看,资产资金运转良好。

(三)加强经营引导对于社设企业和基层惠民服务社,县供销社一般不参与其具体业务,但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信息推介、业务培训等作用,推动企业经营提档升级,典型示范。如:我县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县供销社的支持下,由单一的水稻种植增加到农机服务,投资购买了200多万元的农机设施,新增2个农业机械化作业区,每年为周边种植大户和农户提供农机服务面积7000余亩,实现年服务总收入200余万元。又如,这两年,我们遴选了10个地域名优特产品,整合为攸州五件宝和攸州小五件宝”,产品美誉度不断飙升。又如,在新鲜农产品销售方面,我们选择了果美葡萄、年华稻米、丁老根蔬菜、攸水桑草香猪、水果玉米、白龙野菜6个地方反映好的产品,统一使用“e品攸州”产品商标,不断创树了“攸”姓品牌。

浴火重生见好效

我县供销社的综合改革,由原来的改制走人“二次创业”由需不需要再存在的疑问到重新兴起经过探索和努力,开始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成效不断显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业生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土地托管服务试点开始,托管面积每年翻一番,2017年,县供销社完成土地托管面积2.21万亩,2018年,县供销社完成土地托管面积5.06万亩。县土地托管服务中心把各种经营服务主体进行整合,在耕、种、管、收、加、贮、销等环节提供全程或单程服务,满足了保留土地经营权而自己又无力种地的群众需求,满足了各类不同农业生产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据观察点调查,土地托管的种子、机耕、育秧、插秧、施肥、治虫、收割、烘晒等全程成本可每亩降低150-180元,粮食亩产可增加100-150斤,一增一减,每亩农田可多获益300元左右,这也是攸县近年来粮食生产积极性一直较高的原因。

(二)农业产品的“销”,收获了电商红利。在发展农村电商方面,我县创造了“三个一”、实现了“四个有”。“三个一”,即:在全市第一个打造了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第一个把我县4个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全部包装整合成电商品牌商品、第一个在O2O线下产品体验店设立扶贫专柜“四个有”,即:有自己的平台,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商标,有自己的网点。县供销社的电商工作真正成为了农业产业转型的牵手、农民增收致富的帮手。截止2018年10月,“e品攸州”平台在一年内共发出18.6万多单,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月销超过100万元。目前,“攸州五件宝”系列产品已经进入了省会长沙超市。

(三)农村服务的“新”,方便了群众生活。通过改革,如今的基层惠民服务社不同于以前“三尺柜台一杆秤”式的单一店铺。服务的综合性更加突出,在传统的农资、日用品销售和农产品收购等服务内容外,注入了电商和便民社会化服务等其他经营性服务。服务的公益性更加突出,在基层网点,为村民提供农技、就业信息和法律代理、简易体检等生产生活服务。服务的共建性更加突出,县供销社积极与党的基层组织、各类社会经营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党建村(社)建工作,通过共建共享,营造了合作发展、多方共赢的局面。

(四)自包袱的“难”,得到了极大缓解。前些年,攸县供销社全面改制,许多资产处置了,人员置换了,但矛盾包袱仍然不断,是个上访大户。近几年,通过综合改革,重新找到了方向,一些闲置资产得以重新利用,一些老员工利用原有经验、经历参与社企合作、重新就业,信访维稳等压力明显减轻。一些农村能人和电商人才也加入其中,供销合作系统焕发新的生机。

【株洲】攸县务实创新抓改革 找准定位谋发展

827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