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湘潭】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关于市供销社系统基层组织体系调研报告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8-10-29 00:00   【字体:

根据市社关于印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五联五问”大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潭供字〔2018〕7号)要求,经贸科组织人员形成调研组,针对组织体系建设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县(市)社、乡镇农合联、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湘潭市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现状

(一)基本概况

1、改革改制较为彻底。我市供销系统突出特点是改制彻底,剩余资产较少。湘潭县供销系统原有9个基层供销社,1个芙蓉大厦和7个直属公司及6个合作商店,全系统共有职工3500人,退休职工1700人2001年开始改革改制,实施“全体起立,两个买断,彻底改制”,到2013年为止,全系统全部彻底改制完毕韶山市供销社2004年3月起动了“两个置换”的改革、改制工作,前后8个月时间,共处置资产22宗,资产处置率95%,安置职工375人,安置率达99%。湘乡市供销社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改革改制之前拥有6个直属公司,10个基层供销社共计500多个门市分销店、收购点等网点。到2004年改革改制基本结束时,基层资产基本处置完毕,职工身份基本置换,乡镇基层供销社不复存在。

2、恢复重建效果显著。在改革改制过程中通过处置资产变现,安置人员、卸掉包袱、偿还债务,基层社为此付出巨大的改革成本,在上级社的指导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各县(市)供销社开始探索发展供销社的新型基层组织,逐步恢复重建基层组织韶山市供销社现有公司制企业3家,其中韶山市社全资企业1家,参股的1家,开放办社企业1家,拥有市级配送中心1个,连锁店和生产经营网点1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市级综合服务中心1家,市级行业协会6家。湘潭新建乡镇基层社(农合联)5个、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1个;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社61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14个。湘乡市供销社社有全资公司2个,入股公司3家,重建恢复乡镇基层社22个,实现基层社全覆盖;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74

(二)运作模式

1、乡镇基层社主要运作模式。一是依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有企业成立基层社。湘乡市虞唐镇供销社惠农服务中心湘乡市供销社社有企业湘乡市供销联耘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湘乡市供销合作总社控股35%),目前发展社员85位,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3家,各类经营服务网56家,是实行独立核算的新型基层供销社。二是选择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基层社。湘潭县射埠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由湘潭县德诚油沙豆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办,注册资金220万元,其中湘潭县供销社占股38%。目前共有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9人,服务合作单位5家,技术支持单位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2、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运作模式。一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特色产业大力创办种养殖、加工、旅游、资金互助以及土地流转等各类专业合作社。韶山市社参股的韶山市宏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持续经营30年,在韶山市银田镇经营占地面积千余亩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通过花卉苗木的种植、销售,开辟乡村旅游新领域等形式,带动周边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湖南春梅蔬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2068亩,建设城镇蔬菜专业基地,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集中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辣椒、茄子、黄瓜、豆角、白菜等消费量大、耐运输、可加工的农产品,基地商标“才汇佳”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审批成功,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发展前景良好。二是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排头乡成立农合联,吸纳55个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成员单位,筹措50万元用于农合联发展;茶恩寺农合联吸纳成员单位(含农业专业合作社)53家,打造茶恩寺品牌,会员单位使用同一品牌,共享资源和信息,壮大合作社的发展。

3、村级综合服务社主要运作模式。一是“村级综合服务社+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公司”模式。湘潭县供销社联合村支两委,注入5万元股本金共同成立XX村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加挂村级综合服务社牌子,法人代表为村委会主任,办公室设在村部,依托公司开展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种植养殖、农业机械作业、有害生物防治、土壤修复、农资销售、农产品初加工等经营项目。在今年“种植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很大的引领作用,如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锦石乡文佳村、排头乡团结村、射埠镇杨基村等将土地流转到村级公司,然后转包给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或种植大户,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目前湘潭县共成立了61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和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其中37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二是“村级综合服务社+供销联耘商贸服务网点”模式。湘乡市供销社与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湘乡市供销联耘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湘乡市社占股35%。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村级商贸服务网点组建XX村惠农服务社,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网络式管理和服务。通过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商品中心、农产品购销中心、农化服务中心、废旧物资回收中心、村级电子商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六大功能。目前,湘乡市供销社共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03家。

(三)开展为农服务情况

1、紧跟政策为农民服务。针对全市种植结构调整计休耕治理工作,茶恩寺农合联积极引导村组牵头统一流转,指导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规范流转土地,签订规范合同,做好风险防范,针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开展业务培训。今年已完成5000亩土地流转。

2、多渠道提供综合服务。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大多提供大田托管、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畜牧兽药、农产品代销、农机服务、代购代缴、农技咨询、技术培训等多种综合服务。湘潭县香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土地托管、整合资源统一安排农机作业、帮助农民选择好的品种、提供病虫害防治措施技术支持、在水稻收割后进行稻谷收购及销售等多种方式,帮助合作社成员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劳动力、增加收益。

3、为农产品上行找出路。由湘乡市供销社占股35%的湘乡市供销联耘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在农产品进城的商贸流通以及涉农的综合生产生活服务做了很多努力。公司发挥移动互联网和异业联盟的优势,通过网络和实体店销售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农业生产资料、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针织物、纺织品、日用品等,致力于建设县级分拨中心形成农产品集散地,配备农产品检测设备,为优质农产品上行提供渠道。

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存在工作推动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路不清问题

目前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于乡镇基层社、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认识不够深入,工作思路不清晰,对基层组织各主体的认识存在偏差,发展不平衡。存在单纯完成指标任务的现象,为下一步工作推动埋下隐患,尤其是村级综合服务社缺乏建设标准指导,实际运营过程中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二)职能定位不明问题

乡镇乡镇基层社职能定位不明晰,民政部门、工商部门不认可,不能注册登记,在市场运营中身份比较尴尬,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部分县级社机构不够健全,监事会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三)资金不足问题

基层组织普遍存在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的问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取得平衡的难度比较大,缺乏资金支持让部分惠农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难以为继。

(四)人手缺少问题

基层普遍面临人员少且濒临退休的老同志较多的现状,人员老化,且能熟练现代办公和适应、驾驭市场经济的同志不多,直接影响深化供销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五)联结不够紧密问题

基层社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城郊社对城市两区的联结不够紧密,缺乏指导力。部分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城郊社)与供销社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应行政职能,基层组织在开展为农服务时取得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探索多形式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作为与农民和供销合作事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基层组织,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引导到为农服务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服务上,把基层组织的形象塑造到为农服务上,以服务赢民心,以服务增实力,以实力强服务,基层组织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得到发展。解放思想探索多形式发展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

(二)强化指导,加大扶持力度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主动承担各项为农服务工作任务,争取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基层社的建设。省、市供销社加大对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行业指导,运用好已有政策。

(三)增加投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市、县(区)财政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基层组织发展,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加大支持力度。

(四)注重合作,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作用

加快成立市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进程,合理运用好这一平台,广泛吸收社会各类农产品协会、农技协会、金融保险等单位形成合力,整合涉农资源服务“三农”,促进信息沟通,建设新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使其成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和延伸。

  (五)盘活资产,提升自身实力

利用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开发闲置资产,指导县级社对各乡镇闲散的剩余资产进行盘活,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湘潭】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关于市供销社系统基层组织体系调研报告

827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