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7-01-17 00:00 【字体:大 中 小】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是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供销合作社自2000年改制以来,由于供销系统退休下岗人员众多,包袱重、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加上当初改制彻底,单位职能严重弱化,导致出现无办公场所、无人员、无主营业务。面对诸多困难,桑植县社领导班子没有等、靠,主动作为,积极谋求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大力开展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创了综合改革工作新局面。
一、主动汇报,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为有效推进综合改革工作,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桑植县社先后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专题汇报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县长先后亲临单位现场办公,解决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到县社的办公室都是租赁其他单位的楼房,且条件十分简陋,县委书记当即表态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工作,并划拨一栋四层楼作为县社的办公大楼。
二、积极协调,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下岗职工没有解决到位等问题,通过向有关部门协调,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决定县社1086名下岗职工共需补缴的养老金3000多万,由政府进行兜底,目前正在开展资产清缴和贷款抵押办理之中。
三、开展联合合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自2000年改制以来,桑植县社职能严重弱化,基层网络体系完全消失,服务功能消失殆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湘发〔2016〕3号)文件,桑植县社通过上联下引,努力打造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桑植县社积极主动与省新三湘对接合作,同时引进当地农资经销大户,共同成立了桑植新三湘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开展传统农资销售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大田托管等服务,逐步建成了为农服务综合体系。
四、做强龙头企业,实现助农增收。为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桑植县社大力支持由供销合作社退休人员创办的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下辖二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是一家从事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合资企业。在县供销联社的积极扶持下,公司目前已有茶园基地1800多亩,与230多户农户签约基地2400亩,实现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五、盘活资产,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面对基层网点空白,桑植县通过与桑植家家红商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富民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在桑植县与湖北鹤峰县交界的重镇五道水镇率先建起了全市首家标准比较高的供销惠民综合服务中心,也填补了桑植县无供销服务平台的空白。五道水镇供销惠民综合服务中心是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批发、商贸零售、仓储、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并为农民提供了金融、保险、技术培训等多项综合服务,为五道水镇搭建了一个切实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
下一步,桑植县将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深化供销改革精神,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努力拓宽经营服务范围,拓展大田托管业务,力争2017年托管服务面积达10000亩以上;强化并归口规范管理的专业合作社不少于20家,涉及农户达5000户;在城区周边乡镇建立供销综合惠民服务中心达5个,逐步强化和规范服务职能;规范“乡城品”电商与实体店的有机结合和高效运转,“乡城品”电子货架推广达50台以上;在城区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农产品体验中心,辐射带动城市生活小区“高端农产品销售小超市”10家,并逐步带动农村产业与高端小超市对接。同时,通过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搭建“互联网+供销”电商网络平台,建立电商中心,通过“互联网+供销”拓展农村“土、怪、特”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商贸流通,提升“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品质,通过“农产品进城使老百姓增收、工业品下乡让农民得实惠”,让老百姓的东西能快速顺利销售出去,能物尽其值,物尽其效,多途径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