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深度解读、深入学习专栏刊载省社李云才副主任文章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4-03-20 08:44 【字体:大 中 小】
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切实搞活农村流通
李云才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流通网络。近年来,尽管农民“卖难”现象较之以往几年有所改观,但种养大户的增收致富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为彻底扭转农民“卖难买难”的现象,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盘活农村商品流通。在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又再一次明确指出“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为强化流通服务平台建设,搞活农村流通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根据各地实际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供应安全。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传统的流通部门,一直以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服务农业,有着点多面广线长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条件。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也着重指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有力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配套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城乡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及其相互衔接。
加强城乡互融网络建设,优化流通渠道。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作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事关城乡经济发展。近年来,尽管我省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但是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是统筹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各地可根据实际,依托供销合作社等系统传统流通组织资源优势,健全城市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乡流通网络布局,构建起城市有配送中心、乡镇有配送网点,村有销售终端的三级流通服务网络,特别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物流配送,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使其真正成为联结城乡市场、拉动市场需求、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创新流通形式。随着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网与营销网、物流网逐渐实现了高度的统一和有机的融合。为弥补传统农产品流通网络的不足,改善农产品交易现状,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强化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搞活农村流通的有力补充。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将进一步创新流通形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支持大宗商品电子化交易,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开展网上交易。同时,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二是大力宣传,创新网络销售模式,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网络商品与服务交易。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流通主体。农民合作社在发达国家有近200年的历史,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形式多样的各类合作社中,最为成功的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社。在澳大利亚,合作社控制着70%的奶制品业。在日本,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采购。分散的农户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形成了强大的谈判力量和聚集规模效益,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这为发展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湖南日报链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4-03/13/content_79630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