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建设“新网工程” 服务“三农”发展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1-11-09 09:31   【字体:

邵阳县供销合作社

       邵阳县供销社有基层社8个,县属公司7个,供销资产总额2.13亿元,共有干部职工3532人。近几年来,邵阳县供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建设“新网工程”,服务“三农”发展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加快发展。全县供销经营网络不断完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资产不断扩张,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由于业绩突出,邵阳县供销社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目标管理特等奖,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县级供销社”。

       一、着力构建三大营销网络

       服务是根,流通是本,网络是魂。我县始终把构建现代化的营销网络,做为“新网工程”的重中之重。

一是组建农资配送服务网络。我县坚持投强靠大,先后与湘农集团等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衔接对接,以县农资公司邵阳办事处为依托,将各乡镇符合条件的庄稼医院、农资经营门店及原有的仓库进行整合、改造和修缮,作为农资配送二级站,将原有的村级商店整合改造为终端配送点。通过近三年的升级改造和网络建设,全县农资配送网点覆盖全县所有100%的乡镇和84%的行政村。农资销售网络实现了“配送中心+二级配送站+终端连锁销售点+农户”的四级直销模式。2010年全县农配中心各网点销售总额3.32亿元,各经营网点农户配送额达8864万元,配送率达67%,市场占有率达82%。

二是构建日用工业消费品连锁网络。我们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建设思路,采取以县工业品公司为龙头,整合改造各基层社日用工业品旧门店,职工领办连锁店,发展加盟店等多种形式加强连锁服务网络建设。到目前为此,投资360万元的县日用工业品超市一期工程,投资560万元的枳木山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投资350万元的黄亭市购物中心,投资210万元的塘田市购物中心先后投入使用。优化了我县农村消费环境,提升了农村消费能力。

三是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邵阳县是全国重点油茶基地示范县,年产茶油2万吨,2009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茶油之都”。油茶产业已成为全县四大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县供销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多,辐射带动强的优势,结合油茶产业特色和规模,选择投资参股华强粮油有限公司,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此基础上,在全县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社19个,发展油茶收购供销网点30家,目前县农副产品购销中心正在改建,建成后,全县将形成以农副产品购销中心为龙头,原区社农副产品购销站为骨干,各收购供销网点为基础的农副产品购销经营网络。2010年全县实现农产品销售1.33亿元,助农增加收入58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我县农产品销售难、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

        二、不断完善三大组织机构

        建设坚强有力、机构完善的供销组织是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加强县级供销社组织机构建设。县里成立了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的新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专门负责新网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多次召开党政联系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供销工作和“新网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研究了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供销社机关的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了懂经营、会管理、政治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担任理事会主任,充实了供销社党组班子,健全了监事会机构,为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地组织保证。

二是加大乡镇基层供销社组织机构建设。我县供销系统15个下属企业至今没有改制,供销组织机构健全、资产质量优良、网络布局合理。为充分调动基层供销积极性,我县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公开选拔,竞岗聘用等有效形式,选优配强各基层社和县直公司的负责人,全县组织机构克服人浮于事,机构虚设的弊端,形成供销有人干事有人管事,干事必成的工作环境。为盘活基层社的闲置资产,增强基层社的经济实力,我们采取立项争资、企业筹资、招商引资、财政投资等筹资方式推进基层社的升级改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着力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基层社的管理方式。妥善处理基层社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基层社债务的化解力度,做到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为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做到保值增值,从2008年起我们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对全系统的社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建立完善的台账,并明确规定,供销社的资产不得转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社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实行由“管企业”向“管资产”的转变,资产管理实现了由“卖”向“租”“股”的转变。

三是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机构建设。为适应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努力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兴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全力助农增收。2007年县供销社与县农产品公司联合创办了邵阳市第一家金土地高梁专业合作社。“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创办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40个,综合服务社140个。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的建立完善,为农民组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了坚实平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三大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强化政策资金投入机制。为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县政府于2009年4月下发了《邵阳县2009—2011年度“新网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新网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措施,为我县的“新网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逐年加大了供销系统股金等债务的化解力度,将县供销社机关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单位,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每年安排“新网工程”专项经费50万元,有力地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新网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大民生德政工程,为将这一民生德政工程做优做实,县委、县政府要求县发改、财政、商务、国土、银行、工商、税务、政务中心等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新网工程”,明确规定凡是“新网工程”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动工,“新网工程”建设项目税费享受县重点工程项目的优惠政策,县政务中心和县直各部门要优先办理各项证照手续,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新网工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供销合作事业各部门全力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工作机制。每年年初,县供销社和“新网工程”领导小组按照省市社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县实情,制定了年度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对各基层单位和机关职能股室实行一月一排队、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考核的有效措施,公开公正奖优罚劣,极大的调动了供销社系统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助农致富的双赢目标,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县供销社多年被评为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平安邵阳县先进单位、县优秀领导班子。

建设“新网工程” 服务“三农”发展

827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