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壮大供销社实力 搭建服务新平台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1-11-09 09:32   【字体:

石门县供销合作社

       石门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谋求生存空间,争取工作职能,重塑供 销形象,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在,我社体制机制全面创新,服务三农效果明显,地位作用提升加强,探索出了一条供销社发展的新路子。

        一、科学谋划,编织强社新蓝图

        在实践中,县社党组一班人逐步认识到,改革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而要发展必须保留和发挥供销社自身的优势,建设供销社为农服务新网络。因此,我们在深化改革的同时积极谋划改造传统网络新思路,并按现代流通网络服务方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首先是谋划发展新构架。2003年,当全县商业企业处在关门走人的大潮中时,我们开始超前谋划,提出了建设“310工程”的长远发展思路: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0家日用工业品连锁超市、10家农资连锁店、10家专业合作社,并提出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实施这个工程。硬件建设就是对存量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并规划用3年时间,采取积极出让,招商引资,多渠道融资等方法,对网络设施进行扩建与改造,扩建、改造后的网点达到外观构架基本一致,识别系统完全一致,购物环境宽敞明亮的要求。软件建设就是要求创新经营理念,用连锁业态开拓农村市场,用连锁网络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体制创新,明晰企业产权,充分体现开放办社和联合办社的原则,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外系统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参与到供销社的经营网络建设中来。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谋划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保留优质资产夯实发展基础。改革过程中,我们共处置企业资产5000多万元,解决了改革成本问题。我们从有利于构建网络角度出发,按行政区域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保留、购置、改造、新建了大量优良资产。先后调剂100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营业面积为15000平方米的广兴大厦,保留了新关生活园和圆角楼超市、太平马头羊专业合作社、易家渡镇翠津商场、壶瓶山宾馆等资产,投资300多万元在皂市镇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新华联超市。这些优良资产为我社改革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组了烟花、农副产品、新合作、日用品、农资配送等8个新公司。目前,我社优良资产市值总额1亿元,且没有负债,为我社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精心打造新网络

        供销社体制改革后,原有的农村商业网络体系被肢解,农村商品流通不畅成为现实问题。为了降低农村商品流通成本助农增收,我社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打造“新网工程”,发展新型供销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2005年,我社在“310工程”基础上,投资200万元,与民营企业金润和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日用工业品配送中心,通过改造和加盟,公司拥用农村网点312家,覆盖了全县70%的自然村。公司采用配送机制,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服务,为稳定农村日用消费品价格和保证商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又投资了340万元与民营企业广兴公司合作,在县一级城市开设连锁超市5家,其中本县广兴超市营业面积15000平方米,是石门县城功能最全、面积最大、设施最新的商贸中心。这些网络和超市既为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也给供销社带来了良好声誉,真正体现出了改革之后供销社存在的社会价值。近5年来,我社用于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累计投入达3000万元,为农村配送日用消费品累计达8亿元。

二是努力建设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2005年,我社在县城建立了1家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仓储面积3000平方米,年销售额8000万元的农资配送中心。通过集中采购、规模进货,配送中心以低价格和高质量的优势,吸引了近200家乡村农资销售店加入到这个农资销售网络。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店和村级农家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挂牌,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通过网络每年销售农用物资占全县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全新的流通方式为净化全县农资市场、平抑农资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努力建设烟花爆竹经营网络。2003年,我社出资并发起筹建了民兴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公司已经建立乡镇烟花爆竹委批点27家,村级零售点470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通过精心运作,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烟花爆竹经营业务的连锁配送。公司每年的烟花爆竹配送额1000万元以上,占全县烟花爆竹市场份额的6成。

四是积极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首先是打造农产品流通载体。推进了秀坪三个柑橘产地市场的建设,与全国总社、省供销社一道建立了一个5万亩的国家级的柑橘标准园示范基地。在东北、西北、华南10多个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平台。其次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我们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协会,整合了13家农产品运输配载企业,19家柑橘专业合作社,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名农产品经纪人为协会会员,使其成为我县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同时,我们还通过整合媒体网络、产销信息等资源,全方位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强化服务,增添联社新职能

        党中央、国务院把供销社定位“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县供销社的职能,是通过为三农提供服务来体现的。石门县供销社通过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入手,争取了强大的工作职能。

一是找准服务切入点。我县是农业大县,年产柑橘40万吨,年产干茶1万吨。柑橘、茶叶是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有30万人以橘为业,有15万人靠茶生财。因此,柑橘、茶叶的顺畅销售成了县委、县政府每年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我社找准这个切入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抓好农产品销售,为县委、县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

二是欲取先予争事权。2005年,县委、县政府把全县柑橘流通的重担交给供销社。县供销社没有讲困难,没有为工作经费讨价还价,不声不响地努力工作。县供销社通过3年的扎实工作,我县柑橘流通从无序到有序,市场份额得到拓展,橘农收益不断增加。从200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不仅每年就农产品流通为我社解决几十万元的工作经费,而且像柑橘节、销地市场的推介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都交给供销社承办,2010年3月,县政府出资70万元,在常德市社组织下,县供销社在上海举办了“石门银峰”茶品牌推介活动,近几年,县政府每年投入几百万元给供销社承办农产品流通相关活动。

三是抓出实绩是关键。2005年以来,县供销社在东北、西北、华南等地承办柑橘大型新闻发布会、产销对接会及相关活动10次,在上海承办2010国际茶文化节“石门银峰”冠名推介活动一次,每次都有县里主要领导带队参与。去年9月,在我县成功举办了“百家超市·采购商进石门”活动,当场签约柑橘购销合同10万吨。同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举办大型柑橘产销对接活动,引来橘商300多人,将4万吨柑橘销往广西及东盟地区。现在,供销社职能得到不断加强,县政府在县供销社设定了两个职能办公室,一是农资经营管理办公室,一是农产品流通工作办公室,将政府职能委托供销社承担。就农产品流通而言,具体有3项职能:一是农产品流通工作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县社主任兼办公室主任行使全县农产品流通工作相关职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县乡镇岗位责任制考核,县社有了说话权。二是柑橘调运指挥部设县供销社,组织、指挥、协调、环境优化等具体工作由县供销社承办。三是全县农产品流通的工作规划、工作建议、营销方案、市场开拓、品牌推介、品牌监管等工作职能。扎实的工作,给县供销社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一是地位得到提升;二是形象得到重塑;三是供销社各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比如2003年县里只给我们核了22个自收自支编,今年给我们核了30个编,并全部改为全额财政拨款编制。

石门县供销社从改革创新入手,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做法,得到了上级社和当地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由此我社成为全国总社和省供销社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十佳县级社”,连年被常德市供销社评为红旗单位,县委、县政府给了县供销社“五好领导班子”等多项荣誉。我们的体会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服务的保障,服务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将在上级社和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念好“发展、服务、创新”六字强社真经,努力再创佳绩。

壮大供销社实力 搭建服务新平台

827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