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社综合改革试点――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经验之一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08-08-12 16:28 【字体:大 中 小】
高扬“龙头”舞风采
――重庆市万州区供销合作社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和为农服务的支撑。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供销合作社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此推动系统网络现代化,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牵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牛鼻子”,实现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腾飞。目前,已培育社有企业32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总社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区级龙头企业5个。资产总额3.4亿元,资产负债率44%;2007年实现销售4.3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利润263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打造龙头:组建形式多样化、企业产品品牌化
万州区社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因企制宜,形式多种多样:
一是外引内联培育龙头。区社利用社有资产,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合资、合作等手段,壮大企业规模。三峡果业集团2001年通过引进北京汇源落户万州,组建了北京汇源三峡果业有限公司,公司引进的柑桔榨汁浓缩生产线和饮料灌装生产线相继投产,目前已达到年加工30万吨鲜果的生产能力。
二是着眼出口培育龙头。立足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区社通过改制组建了华龙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争取到自营出口权,加工的肉类、蔬菜罐头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英国及非洲市场。年加工出口罐头3000吨,实现工业产值近4000万元。
三是围绕流通培育龙头。近年来,区社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库房,积极参与农村城镇改造和移民迁建,大力兴办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同盛供销公司利用闲置土地,投资200万元兴建了熊家农贸综合市场,占地10亩,交易总面积5000平方米,发展摊位360个,吸收了周边120家客户进场,日均交易额在10万元以上,年物资交易量约2万吨,成为当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区社还组织投资90万元,在余家镇兴建余家综合农贸市场,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市场年交易额达400万元;投资80多万元,购买武陵镇农贸市场,占地6亩,市场面积2000㎡,固定门面和摊位42个。投资200多万,占地2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万州区农资批发市场今年9月底将完工。
四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龙头。针对当地农产品丰富的特点,供销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如区社引导农民组建龙驹粮油加工专业合作社,年加工粮食1600吨,产值500万元,带动农户360户,户平增收200元。天子面粉专业合作社,年加工面粉达2000吨,产值1200万元,带动农户400多户,户平增收200元。
为了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区社近几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培育了“三峡”牌果汁、“三峡”牌花生奶、“吉龙”牌桔子罐头、“九洲”牌榨菜等农产品品牌。三峡果业集团生产的果汁,通过汇源集团,畅销国内外;金山食品集团生产的“三峡”牌花生奶销往四川、湖北、云南等省市;九洲食品公司生产的“九洲”牌榨菜,全部出口。同时,还培育了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如天子面粉专业合作社的“天子”牌挂面;石祥专业合作社的“石祥”牌莲藕,占万州区85%的莲藕市场份额。
舞动龙头:带活流通网络现代化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区社全力实施“新网工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初步构建起农资、烟花爆竹、日用品、再生资源等连锁营销网络。2007年供销系统的农资连锁配送额达到1.6亿元,烟花爆竹实现销售700万元,日用品连锁超市实现销售4.36亿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
一是打造渝东北农资配送中心。区社争取国家发改委的农资配送中心建设补贴资金和总社“新网工程”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建设资金120多万元,企业自筹700多万元,在原丰谷农资市场基础上,建立了渝东北农资配送中心,占地40亩、市场面积2.6万平方米,可存储各种化肥8万吨。目前,该中心吸引区内9家农资公司进场经营,建成直流终端连锁配送点400多个,涵盖渝东北和毗邻湖北地区6个区(市、县)、178个乡镇、400多万人口。2008年,该中心被列入万州区委、区政府农村工作的亮点工程,给予库区产业发展基金50万元、淡季化肥储备贴息等支持。该中心对创新农资经营仓储模式,平衡化肥销售总量、保证化肥品种质量、完善化肥价格差率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预计今年该中心连锁配送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全区农资市场份额将达70%,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渠道。
二是培育烟花爆竹专营网络。万州区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从2002年元月开始起步,经历了创建、恢复、发展,创新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专营公司实行烟花爆竹委托经营,由承包业主自行开展烟花爆竹经营业务,到2004年,烟花爆竹销售仅200万元。第二阶段,区供销社收回经营权,由永乐烟花爆竹公司独立经营,并逐步把代批经营权交给基层社,2005年,烟花爆竹销售300万元。第三阶段,公司强化经营管理,采取“集中购进,统一配送”模式,由烟花爆竹专营公司选定30个配送站和360个零售点,实施连锁配送。到2007年底,销售突破700万元。第四阶段,今年1月,区社在区安监局的支持下,取消30个代批站的经营资格,建立龙宝、天城、五桥三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以基层供销社为主体,并安排供销合作社控股的基层社负责人任配送中心经理,原30个代批站按销售实绩入股组建,各配送中心向360个零售店直接配送。仅今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销售突破400万元。
三是培育再生资源营销网络。区社组建了汇宝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以此为龙头,集合区内49家再生资源回收量大的基层供销社和私营企业,组建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至2006年,初步形成了以供销合作社系统回收企业为主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2007年1月,汇宝再生资源公司与万州区高峰镇兴隆村签订了100亩土地的租用意向协议,新建万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同时,配合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发展1-3个综合利用加工项目,逐步形成社区回收、市场集散、综合利用、监管规范、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网络。2007年底,全区已建回收网点574个,企业人员约5000人。
四是培育日用品连锁网络。近几年,区社先后培育了拥有“源隆发”、“惠佳”和“华腾”品牌的三个企业,以此为龙头,依托实力较强的基层供销社、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网点,推进日用品连锁网络建设。目前,由龙腾供销公司创建“惠佳”品牌,在万州城区和凉风、龙沙、武陵、西沱等镇发展日用品超市9家,营业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年销售达到3000多万元;“源隆发”商场在万州城区发展了三家连锁超市,营业面积近3000多平方米,年销售2000多万元;同盛分销公司创建的“华腾”品牌,在熊家、小周等镇发展超市6家,营业面积2000多平方米,年销售1000多万元。2007年底,全区共建成18家超市,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销售总额近6000多万元,覆盖万州部分城区和十多个乡镇。
高扬龙头:牵动农业产业化
万州区社发挥加工型龙头企业密集的优势,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特色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加工,创造品牌,再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对接,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销售,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几年区社通过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创建专业合作社114个,入社农户近3万户,年户平增收210元。
一是加工型龙头企业牵动。三峡果业集团抓住三峡库区建设百万吨柑桔加工基地的机遇,在重庆和湖北的9个区县组建了专业合作社12个,建立柑桔基地2.13万亩,去年收购柑桔3.5万吨,助农增收700多万元。华龙食品有限公司在太龙镇的12个村组建了8个榨菜专业合作社和6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去年收购生猪8万多头。金山食品有限公司先后争取扶持资金140多万元打造产业链,在五桥、天城、龙宝组建3个奶牛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金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有奶牛100多头,年产鲜奶800多吨,实现了乳制品—奶牛—牧草基地的联动发展,生产的“海浪”乳制品和“三峡”花生牛奶系列品种达40多个,鲜乳制品销售周边10余个区、县,去年公司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向入社奶农二次返利12万元。依托万州鱼泉榨菜集团公司,组建了7个榨菜专业合作社。龙沙榨菜厂组建的龙古榨菜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00多户,发展基地2000亩,去年销售收入250万元,向农民二次返利6万元,入社农户户平增收200多元。
二是合作型龙头企业牵动。区社针对当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土地大量闲置的状况,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和当地专业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经营。石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从2001年开始创建,现已发展10个专业合作社,涉及莲藕、肉鸽、蛋鸡、奶牛、生猪、养鱼、花卉、养鸭、山羊、果蔬十大类。联合社租赁土地2840亩,吸纳入社农户1493户,按每亩土地700元作价补偿农民,每年支付给农民土地流转资金近200万元,同时,农民又被合作社聘用,所获工资收入达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