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简报第四期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20-07-02 16:26 【字体:大 中 小】
第 4 期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18日
编者按:为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和服务农民,醴陵市、安徽铜陵市和贵州余庆县等地供销合作社创新思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与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创建村级基层社,积极探索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级基层社为平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带领村民开展生产合作、生活(消费)合作,承接涉农项目资金,受托运营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强化了村级基层社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让涉农项目资金和村集体收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村民,其经验值得借鉴。
醴陵市村级基层社建设经验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和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醴陵市委组织部与醴陵市供销合作社(简称醴陵市社)在2020年4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共建服务平台。坚持开放办社的发展思路,按照“主体明确化、服务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要求,组建乡镇基层社和村级基层社。醴陵市将村级基层社建设纳入全市农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建设,统一在村级服务中心的服务大厅开设供销服务窗口。坚持负有限责任的原则,醴陵市社全资企业惠农服务公司对每个村适当投资,作为在村级基层社的股份,村集体参股资金不低于40%,积极吸收农民以劳动合作、土地合作形式加入村级基层社。明确乡镇基层社由分管农业工作负责人兼任主任,负责村级基层社建设后的运营管理工作;组织委员兼任副主任,负责督促村级基层社建设;“七站八所”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村级基层社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村级基层社主任由村(社区)书记兼任。
二、共建服务项目。村级基层社加强与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产权联结、资金互助和利益分配机制,共建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一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村级基层社上联醴陵市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和农资储备配送中心,下联农户,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灵活采取全托或菜单式托管的方式,积极开展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如:泗汾镇花茂村级基层社整合全村23台农业机械,设立2个农机作业服务组和一个农机维修组,新建集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占地面积1600㎡的粮食物流中心,新建农资储备仓库200㎡;托管农户土地2600亩,其中2100亩用于种植水稻,300亩用于种植药材,稻虾共养200亩;批发价销售给农户化肥300多吨,农药15吨,农膜50吨。二是带动产业发展。村级基层社以特色产业为纽带,把小农户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为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茶山镇栗山坝村级基层社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创办洪资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吸收小农户100多户,其中贫困户20多户,种植菊花400多亩。如今,合作社种植的菊花每亩能产出150斤干花,利润在8000元左右,入社农户通过工资分红、二次返利,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同时每年还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小农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三是培育“醴姓”农产品品牌。集中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把小农户纳入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体系,推动小农户依靠产品品质和特色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如:板杉镇东冲铺村级基层社凭借当地特有的金沙土和独特的气候,发展甜腌菜产业,创立了“吕夫子甜腌菜”注册商标。如今,“吕夫子甜腌菜”不仅是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而且还是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三、共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市场、网络优势和村(社区)“两委”的组织优势,以经济合作和组织共建为载体,选拔德才兼备、懂经营、会管理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主、生产经营大户等优秀人才,采取聘任、挂职等方式,吸纳到村级基层社队伍中来,支持农村“第一书记”参与社村共建工作。同时,鼓励村级基层社优秀干部职工到村(社区)“两委”任职或兼职,加强村级基层社、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社村共建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教育培训,把村级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纳入农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社村共建”人才队伍。
安徽省铜陵市村级基层社建设经验
安徽省铜陵市供销合作社(简称铜陵市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文件精神,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创办村级基层社,走出了一条农民、村集体、供销合作社三方共赢的基层组织发展之路。
一、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村级基层社的政策支持
2016年9月印发的《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托村两委,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要任务,探索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推进村社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供销社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村级示范社”。2018年8月铜陵市委组织部与铜陵市社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村社共建试点,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村党组织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广大农户共同富裕作为第一要务,强调村级基层社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村级基层社管理层的激励机制,村“两委”负责人担任村级基层社负责人领取双份工资,一份千分制考核工资,一份村级基层社绩效工资。
二、坚持创新导向,确定村级基层社的制度架构
作为最早开展村级基层社建设试点的几个地区之一,铜陵市社既大胆创新,又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并明晰了村级基层社的制度构架。一是明确组建形式。由于村级基层社尚不能直接在工商登记注册,在比较了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铜陵市社决定将村级基层社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进行组建,名称为XX村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XX村供销合作社。二是明确发起人和注册资金。一方面,为了体现村“两委”的主导作用,由村“两委”作为发起人,另一方面,考虑到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现状以及不为村“两委”带来过多债务风险的要求,注册资金设置在50元万至100万元之间。三是明确股权结构和股东构成。为突出村级基层社是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明确村集体在村级基层社中的股份不低于35﹪,量化到村民身上的集体资产经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作为团体股东入股村级基层社,由村级基层社经营管理,全体村民受益,全体村民均为社员。四是明确主要任务。村级基层社重点是要将更多的农户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仓储、运输、劳务、电子商务、农资农服等经营服务,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广大农户共同富裕。五是明确管理构架。原则上由村“两委”负责人任法人代表、董事长,聘请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任总经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激励约束制度,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和社务公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三、坚持效果导向,开展村级基层社的试点工作
2015年11月,铜陵市社下发了《关于开展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试点工作的意见》。本着村“两委”自愿申请,乡镇党委或政府同意,县级联合社审核,市级联合社审批,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程序,在原铜陵县(现义安区)7个行政村开展村级基层社试点。对于经批准注册登记的村级基层社,由铜陵市社出资5万元作为股本投入该基层社。铜陵市社依托系统优势和经营服务优势,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为村集体发展股份经济合作找到了可靠的实现形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巩固了基层政权,还理顺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试点期间,水村基层社通过为龙头企业提供化肥农药,并组织村民从事工程劳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纯收入从空白达到10万元;星月村基层社通过为附近企业从事三废处理和货物运输,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纯收入从空白达到40万元;光辉村基层社通过发展大棚蔬菜、建设蔬菜批发市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纯收入达到60万元。同时,通过建设村级基层社,吸引农民以资金、资产入社,使农民变股东、股东变社员,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社一直以来缺乏农民社员的问题,实现了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目前,铜陵市社已发展村级基层社18个,入社农户1360户,农民入社率达到90%。
贵州省余庆县村级基层社建设经验
贵州省余庆县按照“组织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事业共兴”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社的载体作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村级基层社,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股权为纽带,建立与广大农户的利益联结,把分户经营的农户逐步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一、党政主导,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2019年3月,余庆县出台《关于组建村级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村级基层社建设领导小组,为村级基层社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一是强化项目支持。加大“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村级基层社的发展项目。村级基层社组建以后,通过申报“新网工程”等项目,安排适当资金,由县供销合作社作为股金投入。二是落实相关政策。村级基层社按规定享受农民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村级基层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按规定作为上级社股权由注册后的村级基层社持有和管护。允许上级社争取的同级财政扶持资金依法以上级社股权形式投入村级基层社。支持村级基层社作为相关涉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主体,承担公益性服务。村级基层社开展涉农经济活动,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运行良好的村级基层社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三是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支持村级基层社作为主体申报各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各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各级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等相关项目。脱贫攻坚相关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村级基层社承担,相关涉农经营性资金项目优先发展村级基层社项目。
二、整章建制,明确具体建设内容
(一)村级基层社组建方式。村级基层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实行集体所有制,纳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村级基层社统一在工商登记注册为“XX镇XX村(社区)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为XX村(社区)供销合作社。本着自愿的原则,村集体、县、镇级供销合作社均可参股村级基层社,村支“两委”组织动员广大农户、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入股村级基层社,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已成立的村集体所有的农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按照村级基层社登记注册的基本要求,通过合并、入股等方式,重组为村级基层社。
(二)参与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中,通过清产核资,可以将村集体资产、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村级基层社,并依法由村级基层社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收益权。村级基层社根据实际需要,因村制宜、分类分步,领办创办一批种植、养殖、劳务、农机、运输、农家乐等农民专业生产经营队或专业合作社。
(三)村级基层社生产经营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和本村特色,开展商品销售、农资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产经营、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促进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综合性服务。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整合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电商功能,开展网上代买代卖、代收代缴、代办、体育彩票、金融保险等业务。新建或改造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积极开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发展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养老健身等新兴服务业。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和拓展农业新功能。
三、村社共建,带动产业共同发展
余庆县村级基层社通过“订单式”生产,实现了按市场需要种植,有效解决了销路问题。2020年,县政府筹集专项资金1000万元,作为投资担保金,为村级基层社提供1个亿的银行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全县成功注册村级基层社65个,共有社员8万余人。村级基层社围绕县产业规划,将发展坝区特色产业基地20个1万余亩,连片坡耕地产业示范基地5个7000余亩。白泥镇迎春村以“支部引领、供销搭台、集体入股、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注入资金500万元组建了贵州省首家村级基层社。2019年,白泥镇迎春村基层社带头发展苦丁茶600余亩、蔬菜80亩,加上组建农村电商、农资超市及日用百货的实体门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80万元,当年社员务工及分红达14万元。为吸纳更多社员主动参与产业发展,村级基层社在占比主要股份的前提下,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村级基层社共同发展产业,既可以参与分红,还可以就近务工。白泥镇魁龙村就采取该方式吸纳社员用土地入股种植李子400余亩,并科学套种了芍药,现李子已挂果、芍药花盛开,呈现一幅“花果同框”的美丽景象。
(根据醴陵市、铜陵市、余庆县供销合作社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