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山江镇农资市场情况调查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时间:2019-04-25   【字体:

日期: 2011.3.22 阅读: 246

三月上旬,我们对山江镇农资市场情况进行了为时3天的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山江镇位于凤凰县境西北部,总面积1007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855.9公顷,耕地面积1194.2公顷,其中稻田950公顷,旱土243.7公顷。所辖2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7个村民小组。全镇4105户,其中农户3792户,农业人口18012人,劳动力10643个,其中劳务输出6202人。

二、自然环境

该镇是个多山少水的高寒山区,地形南北长东西短,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部多是崇山峻岭,地形险峻,一般海拔在5501000米之间,万溶江发源于境西北部。东南部少常年河而多季节河,地壳溶洞多,水位低,绝大部分为砂质粘性土壤。

该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5.37月平均最高气温26.4,一月平均最低气温2.9。历年降雨量为1167.42056.1毫米。由于是凤凰县的高寒山区,天气多变,阴雨天多,冰冻期长,且强度大,无霜期比县境东南部短。

三、农业生产

农业以稻谷为主,其次为包谷、黄豆、杂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磨芋、花生、药材等。土特产有兽皮、土茯苓、红根、木炭、梨、桃李、松油菌(蘑菇)等。2010年农业总产值4574.5万元。

2010年该镇种植水稻 857.33公顷,总产 4386.58吨,玉米322.67公顷,产量1004.73吨,豆类97.6公顷,产量161.04  吨,烤烟86.67 公顷,产量143吨,油菜438公顷,梨500 亩,板栗500亩,桃李600亩,猕猴桃50亩,蔬菜441.6公顷,产量1861.34吨。

四、农资需求情况

根据该镇农作物和经作物生产面积,该镇年需求化肥约4080吨,其中:烟草复合肥350吨,果木复合肥600吨,尿素300吨,磷肥500吨,钾肥180吨,碳铵800吨,水稻复合肥1350吨。另需农药40吨,农膜40吨。

2010年该镇实际购买化肥1494.2吨,其中烟草专用肥196吨,尿素164.6,碳铵445.9吨,磷肥253.2吨,钾肥112吨,复合肥1029.5吨,农地膜26吨,农药3 8吨。

由于该镇目前尚属贫困地区,农民的购买力相对薄弱,加上近年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全镇农业购买化肥量仅占实际需求量的54%。其中果木肥几乎未买,水稻复合肥的用量也大打折扣。

我们入村到户,对该镇5个村的20户村民作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山江镇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上已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方式。该镇2010年的主导产业分为三大块:一是以稻谷、玉米、豆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二是以烟叶、油菜、蔬菜、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三是劳务输出。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资需求情况与过去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求品种、需求量、需求时间都变得更为复杂。归纳起来大致表现为“四大变化”:

(一)需求量发生变化。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增大;二是农民比过去富裕,由过去的“买不起”到现在的“买得起”;三是交通上的便利,给农民提供了买肥运肥上的方便。过去买100斤化肥要肩挑背驮10几里山路,现在“村村通”,买肥不再用肩挑;四是大量的劳务输出导致农忙时农村劳力的不足,为了赶季节争时间,有的本可用农家肥的也图快当用了化肥。从这个意义上讲,需求量有所增加。如凉灯村三组村民王如金,全家6口人,3个劳力,其中1个外出打工,去年种植水稻8亩,烤烟10亩,玉米1亩,红薯1亩,辣椒0.5亩,而家里只有两个劳力,农家肥哪挑得起?因此,去年他除了农家肥外,另用了烟草专用肥复合肥2800斤,磷钾肥1000斤,尿素400斤,其他复合肥200斤,计4400斤。

但从全县情况来看,今年的农资需求量同去年比较,又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前几年碰柑销路的不畅,导致农村用肥用药数量减少。而近年碰柑销路回升,价格上涨,种植业得到稳定。化肥需求量明显增加。但仅从山江镇的情况看,农资需求量增加幅度不大。山江镇的农村情况代表着全县西北地区的农村情况,却无法代表县境东南部情况。由于碰柑用肥用药比农作物需求量更大,因此,碰柑的发展使农资需求量大大增加。

二是劳务输出量增大,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劳动力减弱,田园荒废,种植面积减少,山江镇2010年放荒未耕种的稻田面积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农资需求量下降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需求品种发生变化。在化肥使用上,农民一改过去重氮轻磷轻钾之习惯,开始讲求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复合型混配肥更是情有独钟。从我们调查的10户农民用肥情况来看,2010年他们用尿素1615公斤,而用各种复合肥4750公斤,后者是前者的将近3倍(当然,这里也有尿素价格较高,一般非进口的复合肥价格较低的因素在内)。调查情况表明,复合肥的使用在化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由十年前的20%迅增到了去年的70%,但由于县境东南部的水果产业的发展,今年的复合肥和农药需求量与去年相比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我们在村里与农民座谈时,他们由于还未进入春耕季节,也无法预计今年到底需要购买多少农药化肥。

(三)需求时间变化。过去农村生产比较单一,因而农资的需求时间80%以上都集中在春耕大忙季节。而今产业结构调整,水果、烟叶、蔬菜、药材等新的产业不断开发,农民对农资的需求时间除种子外都随之散开,其中春耕期间所需农资占年总量的60%左右,其他时间约占40%。我们在与调查的10户农民座谈时,问及去年化肥、农药的用量时,他们都能如数家珍似的一口道出,当我们问到今年计划用量时,他们就犹豫起来,因为有些农资商品他们还未到需要用的时间,所以到底需要多少还拿不定主意。

(四)需求质量发生了变化。为节省劳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农民已逐步趋向高养分、复合型化肥的使用。特别是水果、烟叶生产用肥更是对硫酸钾复合肥和氯化钾复合肥严格区分使用。在农药使用上农民也打破了过去仅用钾胺磷、敌敌畏的传统习惯,趋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杀菌农药精品。

五、山江镇农资市场现状

山江镇是凤凰县五大农资市场之一,全镇共有常年农资经营网点6家,集中分布在镇农贸市场区内,其中供销社占两家,虽然从网点上看仅占2家,其余4家是别人经营,但年销售量供销社一直占居着60%的主导地位。山江镇的农资市场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乱”:

一是经营业主乱。该镇有山江经济区供销社在镇府所在地,虽然由于近年来市场开放的冲击,供销社主导农资市场的地位有所变化,但一直有两个农资门市部参与市场竞争,年销量一直保持在全镇总需求的60%以上,而且品种、质量、价格等,都一直在农民中享爱很好的口碑。如腊尔山镇苏马河村的板栗大户吴发贵,去年的所有农药化肥都是专程包车往返60里地跑到山江供销社来购买的。他说:“腊尔山供销社现在不经营化肥农药了,而其他经营户的我不放心。虽然我增加了些成本,但质量可靠,用得放心。”山江农资市场除了供销社的两家外,其他农资业主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农业局部门的退休干部、家属;二是外乡镇的流动个体户;三是当地商贩和农民个体户。乱就乱在这些人有证经营无证也经营,他们不是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供应农资商品,而是什么品种赚钱就进什么品种、卖什么货,没有赚头的品种农民再需要,也无人问津,与供销社的一切为了农民需要的服务型经营大相径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个体经营户更进一步对山江供销社农资经营的主导地位起到了对比性的衬托作用。

山江镇除了这6家常年经营农资户外,还有16家临时搭台的个体经营户,他们只是在农资销售旺季临时进货,现进现卖。旺季一过,他们就又“官复原职”,原是做什么的照样做什么,人们称之为农资经营“游击队”、“漂场队”。

到了赶场天,只要一走进山江镇,就可以看到:无论是场里场边,还是街头路口,到处都摆有农资商品,特别是种子、农药。其中有“穿皮鞋”的,也有“穿草鞋”的,多属无证经营。他们一块木板两砣砖,就是一个农资摊位了。

二是经营商品品种乱。确切地说,除了六家常年经营户外,其余那些农资商都是兼营或临时经营。卖百货的、卖南杂的、卖家电的,到了农资销售旺季,都纷纷兼营农资商品,旺季一过,又专营本行。如今年的阳春三月,经营种子的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平地冒出,37日和12日这两天,该镇正逢赶场日,市场上仅卖种子和农药的摊位就有18家之多,都是临时搭台临时唱戏和漂场的。由于这些经营户以赢利为目的,所以,有利可图的大家抢着上,无利可图的大家老远让,从而导致有些农资品种货源充足,有些品种则断档脱销,农民的呼声与他们毫无关系,因为他们并没有满足农民需求的义务和职责。

那些临时经营农资户主要是单项经营,主攻一至两个品种,采取“短平快”的方式“重点突破”。因此,在具体某个品种上,他们明显占优,但综合实力却远远不及供销社。他们的资金来自三个渠道:自有少部分,向亲朋好友借贷一部份,向信用社贷款一部分。

综上情况,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农资专营网,困难很大,因为他们就是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

三是农资货源乱。由于他们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蝇头小利,而不是基于为农服务,所以他们的进货渠道并不需要正规,只要价廉,物美与否不论。因而他们大都不去各地的正规厂家进货,而多半是就近取材,在凤凰、吉首等地一些五花八门的个体生产厂家进货。正如原腊尔山镇党委书记龙天保反映的:在一次县城开会时,抽空去一家个体化肥生产厂家看了看,发现他们的生产原料竟掺有煤渣、土块。这些厂家出产的产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而农民也知这些化肥质量不怎么好,但由于手头资金匮乏而贪图便宜,也只好抱着侥幸心理买来试着用。家庭经济条件好些的农户大都不买这些,而直接买尿素、高含量复合肥。这就象大家都知道“芙蓉王”烟好抽,但平时抽的却多是“白沙”,道理一样的。

作为主渠道的供销社,费尽周折好不容易从正规渠道调来的正规商品,你卖100元,人家卖80元甚至50元,产地不一样,价格和质量也就不一样,阳春白雪怎比下里巴人?但要我们供销社也和他们一样去竞争,即又有悖于供销社的经营宗旨。因此,40%的市场还是被他们给占领了。

四是商品质量乱。随着自由式的农资网点的增多,在进货渠道上无法加以有效控制,加上一些生产商一切朝钱看,生产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也照样混入流通市场,因此,山江农资市场在经营上出现质次价高、以次充好的现象。

这些经营户个个都口若悬河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他们不是根据农民的生产项目介绍产品性质,而是迎合农民的需求自夸本产品如何如何,“正是你所要的那种东西”。山江地区是个苗族聚居区,绝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产品性能一知半解,任凭商家怎么说就怎么信,等知道所购产品优劣时,已是时过境迁的秋后。这时候谁还为了区区一包化肥、一瓶农药去找卖主?再说,要找也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他也不会承认这是他出售的商品,因为买卖时根本就没有开具票据。而农药的质量就更是难以辨别了,苗区农民习惯在农药打下不见效后加大剂量再打,很少怀疑质量问题,他们总是往客观上找原因,如天气、时间、剂量等方面,认为是自己没把好时间火候,这也是苗族地区农民由于历史形成的憨厚朴实和缺乏科技知识之处。

如凉灯村党支部书记吴求金和村委会主任吴顺权,去年听了经营户的鼓吹后就在摊位上各购买了6公斤“Y两优3218”稻种,回家各种植了5亩稻田,到了秋后,都颗粒无收。而他们只是自怨“今年背时,运气差”,并没有去向政府反映情况,追究责任和索赔。

五是价格上的乱。价格上的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厂家在价格上一涨再涨,一提再提,引起市场价格上的混乱。有些品种虽然厂家并没有涨价,而个体农资经营户在销售时喊道:“到厂家进货价格涨了,我不涨不行啊。”农民也只好信以为真;而有些紧俏的,农民十分需要的品种,本来是厂家涨价了,进货价提高了,供销社经营时,一再向农民解释,农民也始终持怀疑态度,还认为是供销社又涨价了。今年部分农资厂家涨价情况如下:

进货价格对比表

  

 

(元/吨)

去年同期

(元/吨)

每吨涨价

(元)

尿 

2200

1800

400

 

760

700

60

 

400

400

0

25%复合肥

1100

900

200

45%复合肥

2900

2300

600

厂价上涨,导致零售价跟着上涨,见下表:

农资零售商品价格对比

  

 

(元/吨)

去年同期

(元/吨)

每吨涨价

(元)

尿 

2400

2000

400

 

800

750

50

 

500

500

0

25%复合肥

1200

1000

200

45%复合肥

3100

2500

600

农地膜

14000

14000

0

二是市场价格混乱。市场价格方面由于商品零售实行由经营者自行定价,价格得不到有效控制,有些经营者为了盈利,在紧俏商品上不惜漫天要价,从而造成市场价格上的混乱。如尿素,在山江市场就有多种价格,每百斤120元—160元不等。他们的原则是:我有你也有的商品低价卖;我有你没有的商品则高喊乱要,售价达进价的两至三倍。

六、农民的意见

通过对山江镇2个村10户农民的座谈和调查了解,得知了他们的几点共同心声。他们除了也反映上述的“五乱”外,还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农资产品价格增长太快,农民的购买力跟不上。凉灯村村主任吴顺权和村会计吴全波说:现在我们的农产品与化肥价格比差很大,造成我们本来需要500斤,看看手中的钱不够,也只好买个300斤。“多收少收在于肥”,肥不足,农民增收自然大打折扣了。

马鞍山一组村民龙自恩说:化肥价格高,农民生产成本大,有些户种植面积大,需求量大,所以只好拣便宜的买,结果“便宜无好货”,造成农民减收。

凉灯村三组组长王金龙说:化肥价格都是由他们卖家乱喊的,如尿素,有的每包120元,有的140元,有的160元,你说他卖得贵,他还有板有眼地告诉你:别的摊子卖的不是正品,我这才是正品。要求政府对农资商品实行统一价。

二是农资商品真伪难辨。凉灯村党支部书记吴求金和村委会主任吴顺权,听说“Y两优3218”稻种非常高产,去年就到市场摊位上各购买了6公斤“Y两优3218”稻种回家种,俩人各种植了5亩稻田,结果到了秋后一看,只见杆叶不见穗,10亩稻田产量还不到200公斤。

三是供销合作社的商品质量口碑尚在。农民普遍反映,供销社经营的农资质量最可靠,而且品种最全,但就是有些比市场个体户的贵。村民普遍怀念供销社过去的那种经营方式。他们说:过去一到农忙季节,供销社就增设供应点、送货下乡、送货上门,我们购买特别方便,现在都是坐店经营了,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供农一家的关系也疏远了。凉灯村各组村民纷纷反映,过去山江供销社在毛都塘、雄龙等地都设有农资供应点,我们买肥买药十分方便,现在得跑7公里到镇上去买,买好后又得包车拉回来,每包化肥还要加上1元的运费,而且还不一定买到真货。去年313日州电视台对山江农资市场进行了一次调查采访,山江镇马鞍山、好友、毛都塘等村党支部书记纷纷向记者反映:“我们这些年购买化肥、农药都在供销社,供销社的农用物资质量过得硬,价格公道,我们信得过。”

 

这次调查,我们也问到了一些农民代表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归纳起来他们主要有“两盼”:

一盼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具体地说要从两个方面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农业生产项目的资金投入,尽力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产量上增产;二是加大帮助农民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力度,确保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上增收。

二盼春耕农资市场稳定。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资商品供应数量要充足,不要断档脱销;二是要确保农资商品质量,不要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以免贻误一年阳春;三是努力平抑农资商品价格,不能一涨再涨,如果按目前的涨势,既超出了农民的承受力,又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七、几点建议

根据我们为期3天的调查走访,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由政府出面组织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和整顿农资经营网点,对不符合条件的经营网点,坚决予以取缔,决不允许挂羊头卖狗肉的农资网点任意经营。

2、统一农资商品价格。如前所述,农资价格直接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还是减产减收的大问题,因此,凡进入市场的农资商品,均应由物价部门严格审核价格并实行最高限价,同时经常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严肃地加以处理。

3、把好商品质量两大关。一是法检部门严格把好生产质量关,打假打源头,凡不符合生产条件的黑厂坚决予以封闭。二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格把好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关,帮助经营户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意识和鉴别真伪能力,一旦发现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并追究货源直至出产厂家,决不能姑息迁就。

4、认真审核经营证照。对无证经营或搭车经营的临时经营户,坚决责令停止,不听制止的,商品予以没收,严禁“假李逵”自由混迹农资市场。